首頁 > 新聞中心
新聞中心
【UHG醫療新聞】關節置換 機器人手臂添助力
2019-03-13/產品報導
【UHG醫療新聞】關節置換 機器人手臂添助力

台中54歲吳女士因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,導致髖部疼痛,近來更因長短腳越來越明顯,疼痛益形加劇,尤其她生性愛美,不想拿拐杖出門,無形中增加跌倒風險,不得不赴醫求救,幸好醫療團隊透過「MAKO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」治療,除減少疼痛,也無須仰賴助行器,讓她感動說:「能正常走路好幸福」
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副院長黃揆洲表示,吳女士幼年就有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症狀,但因當時醫療技術不發達,便無積極治療,使得成年後必須犧牲許多休閒活動,如曾經跟著朋友一起學瑜珈,希望能改善髖部疼痛的問題,但沒想到愈做愈嚴重;此外,醫師曾囑咐需拿拐杖行走,但因愛美的吳女士認為「拄拐杖顯老」,所以寧願冒著跌倒的風險,也不願帶拐杖出門。

經溝通後,患者同意接受「MAKO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」治療,術後不但大幅改善吳女士髖部疼痛的問題,三個月後也無須拿拐杖就能安全出門,回診時頻頻感謝醫師:「不用拿柺杖也能正常走路的感覺真好!」

黃揆洲指出,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論在技術上或是關節材質上,都是非常成熟的手術,根據目前全球大規模統計,對於一般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十年存活率超過九成,術後十五年存活率也超過八成五,但是針對如吳女士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情形,仍屬於棘手的問題。

黃揆洲解釋,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,其解剖形狀與位置和正常人不同,同時也影響股骨近端前傾角,因此無法在術中找到正確的參考座標,較容易出現術後人工關節角度偏差,影響患者的預後,但透過「MAKO機器人輔助人工關節置換術」,就能克服上述問題。

【記者王輝丹/新北報導】雙和醫院昨(十二)日表示,運用最新的互動式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系統(MAKORIO),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的新式科技為七十四歲的葉女士實施「機器人手臂輔助全膝人工膝關節置換術(MAKOplasty)」,對其退化磨損的膝關節進行修復改造,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,二到三星期就無需依賴助行器,恢復速度比預期的快。

雙和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翁佩韋表示,葉女士右膝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,磨損嚴重,平日行走時膝蓋痠痛無力,需時常服用止痛藥,但只能勉強止痛,生活品質受影響。最新互動式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系統精準的手術,可保留未受損的十字韌帶及神經。避免切除大範圍關節面,傷口小恢復快。翁醫師強調,適當而正確的運動,擁有強健的肌力、穩固的韌帶,避免過勞或錯誤觀念導致的關節軟骨磨損及重大創傷,才是真正護膝不二法則。

連結來源說明台灣新生報 2019.03.13

推薦文章